廣州牙雕,又稱廣式牙雕、南派牙雕,其發展可追溯至秦漢時期,在明清時期,生產規模達到高峰。按工藝技法,廣州牙雕有雕刻、鑲嵌、編織三大類,其中又以鏤雕技藝最具特色。經過一代又一代工匠藝人的探索和實踐,廣州牙雕已逐步形成了題材豐富、精巧細膩、玲瓏剔透的藝術特點。
根據國家有關全面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制品,積極引導象牙雕刻技藝轉型的政策要求,第一福積極開發和應用象牙替代材料(如猛犸牙、牛骨、象牙果、欖核等),通過“新材料+新技藝+新市場”,不斷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需求,開發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的工藝精品,讓這項具有千年歷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。